產量5年增9倍
占全國“半壁江山”
8月18日,山東省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聯盟新聞發布會在濟南舉行,會上發布的《山東省小型電動車產業發展報告(2015)》(藍皮書)顯示,2010年至2014年,山東小型電動車從年產不足2萬輛到逼近20萬輛,5年增長了9倍,并且繼續保持高速增長趨勢。有調查顯示,截至2014年底,全省共有69家小型電動車生產企業,項目總投資超過116.28億元,產能累計達170萬輛。與此同時,山東傳統汽車企業的產量則出現了下降。
據山東省汽車行業協會秘書長魏學勤推測,山東小型電動車的產量大概占全國的50%以上。而今年全年小型電動車山東產量有望達到30萬輛,預計全國將達到60萬輛。協會副會長、山東力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陸付軍介紹,在銷售方面山東也是最大的市場,約占全國20%。
身陷“十面埋伏”
幾乎是從一落地,小型電動車企便遭遇了“十面埋伏”:沒有合法身份,缺少行業標準,車輛無法掛牌,管理無法可依,再加上近年來傳統車企的圍攻,讓眾多小型電動車企感到了市場的重重壓力。
“雖然我省小型電動車產業擁有一定的先發優勢,但仍缺乏核心競爭優勢,仍處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低端。”魏學勤坦言,然而,與產業升級相比,對所有小型電動車企業來說更重要的是爭取合法身份。
與此同時,小型電動車企業也面臨著正規乘用車企的競爭。“傳統車企的進入,意味著小型電動車行業的市場廣闊。”山東唐駿歐鈴電動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國增認為。目前,比亞迪等企業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實現了很高的產銷量,劉國增表示:“如果沒有補貼,乘用車企的電動車產銷量肯定無法超過我們這些企業。”
今年6月2日,工信部發布《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管理規定》,于7月10日起開始實行。“國家總算給小型電動車生存開了一條縫隙。”時風集團副總經理林連華感慨地說,目前實行的純電動乘用車準入辦法,已經為外圍企業爭取資質打開了入口,盡管現在的門檻很高,標準很嚴,但有一部分企業可以因此借助準入機會進行升級。當然大部分小型電動車企業仍有賴于國家出臺政策進行管理規劃,這也更符合行業發展規律和市場不同層次的需求。
為加強行業自律,山東省汽車行業協會在2014年6月發布了“山東省小型電動車行業標準”等三個文件,對小型電動車的范疇進行了確認:電力驅動,具有四個輪子,最高車速低于70Km/h,產品未侵犯他人知識產權,且主要在二、三線城市以下限定區域使用的電動車輛。
魏學勤認為,行業標準的執行效果已初見成效。“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山東省的小型電動車產量進一步向領先企業集中,這也表明了行業升級的趨勢。”2014年,行業內前5家企業共生產小型電動車14.36萬輛,占聯盟內22家企業總產量的78%,與2010年的67.5%相比提高了10.5個百分點,表明生產集中度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