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自行車經銷商林平在杭州開了18家專賣店。以往,每個月的銷售量能達到5000輛左右,一年下來,能銷售電動自行車近6萬輛。
“政策公布以后,電動自行車的銷售直線下滑,現在一個月只能銷售3000多輛,減少了40%。”林平表示,因為對電動自行車未來的走向摸不準,很多顧客采取觀望態(tài)度,打算等政策明朗之后再購買,這種心態(tài)嚴重影響了銷售。
2009年,電動自行車也因出臺類似標準而影響到市場銷售,但是在廠商的強烈反對中,標準最終被叫停。“上次的影響沒有這次大,因為這次是來自四部委的聯合通知,規(guī)格高,最終執(zhí)行的可能性更大。”林平認為,如果真正按照這一標準執(zhí)行,那么電動自行車恐怕也沒人購買了。
市場上的電動自行車一般售價1000多元到3000多元不等,而自行車價格只是幾百元。“如果電動自行車限速每小時20公里,速度還不如自行車,誰還愿意多花上千元甚至幾千元買電動車?”項青松反問,因為使用電動自行車的以上班族居多,每天使用范圍不過十幾公里,這樣的距離,騎自行車并不會覺得很累。
“40公斤的重量限制也很可笑。”林平辯解,一輛電動自行車,蓄電池的重量加上電機,再加上兩個車輪和剎車系統,算下來大概要38公斤左右,那么只剩下2公斤分配給車架。“2公斤的車架,怎么用都會斷裂,這樣的車能安全嗎?一個結實的車架怎么也得10公斤!”
林平的電動車主要銷往杭州市區(qū)和郊區(qū)。市區(qū)還好,銷售之后都會自動得到一張牌照,因此政策對銷量的影響還算小;但是郊區(qū)就不一樣,銷售的車沒有牌照,因為牽扯到日后是否會被允許上牌照,因此業(yè)務受到的打擊更大。
“國家政策對銷售的影響顯而易見。”林平表示,浙江早先對電動自行車的規(guī)定是,最高速度不超過25公里/小時,車重不超過50公斤。盡管寬松了10公斤,但是要想達標也不容易,一部分消費者因此購買36伏的產品,比一般48伏的電動車少一個蓄電池,重量少了好幾公斤。但是,36伏的電動車續(xù)航能力不足,使用一段時間后,電動車只能走20多公里,沒辦法,有的消費者只好花錢改裝蓄電池,結果反而更危險。
湖州德清呂氏車業(yè)有限公司的銷售對象主要是農村用戶,公司董事長呂建宏表示,以前每月銷售350輛左右,現在下降到300輛,農村客戶對于政策的走向多少有些顧慮。“但是,最終購買的顧客還是青睞速度快一些、貴一些的電動車。”呂建宏解釋,盡管最快時速35公里的電動自行車要賣2500元,而時速25公里的只賣1900元,但大多數消費者還是愿意買2500元的那種,因為農村的路遠,上坡下坡的不好走。
綠源電動車有限公司董事長倪捷也承認,自從四部委公布加強電動自行車管理的政策以來,綠源的銷售明顯受到影響,而過去幾年中,整個電動自行車行業(yè)的產量和產值都處在快速增長中。倪捷并不認同電動自行車給交通安全帶來巨大隱患的說法,他反駁:“根據統計數據,2009年因電動車死亡人數3600多人,而自行車死亡5000多人,汽車每年死亡人數有好幾萬人,最高時是八九萬人,電動自行車死亡人數在這幾種交通工具中是最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