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今后在新能源車方面的重點很明確,就是發展混合動力和純電動。今年,我們要生產100輛新能源客車;到‘十二五’末,公司新能源客車的產銷量要達到5000輛。”蘇州金龍黨委書記謝飛鳴近日向媒體樂觀地表示。
五年一大步
據介紹,蘇州金龍早在公司成立后的第二年即1999年,就與清華大學聯合開發了10輛純電動中巴,作為清華大學校園用車;2002年,蘇州金龍與上海交大合作開發出第一輛混合動力客車;2006年,蘇州金龍與清華大學合作開發出第一代氫燃料電動公交車。
截至目前,蘇州金龍已有50輛新能源公交車上路運行。謝飛鳴介紹,“蘇州市已經投入40輛海格混合動力車和純電動車,海口也有3輛混合動力公交車投運。”然而,5年后要達產5000輛新能源客車的目標,在2010年全國上路新能源客車只有4000輛的數字面前,是否遙不可及呢?
在謝飛鳴的眼里,國家示范運行推廣力度的加大,將會是海格新能源客車上量的堅實保障。他認為,新能源汽車示范運行城市數量的不斷增加,蘊含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勃勃生機。“蘇州金龍大中型客車在全國居第二。我們提出,海格的新能源車市場地位要跟公司整體地位相符。未來3~5年,試點城市可能還會增加,一個城市就是1000輛,幾年內的增量會非常大。因此,我們很有信心實現這一目標。”
按照海格客車的新能源車規劃,第一步就是要“拿下”省內訂單,進而再延伸到沒有本地客車制造業的城市。同時,蘇州金龍也將在上海、北京、深圳等重點城市,與業內同行同臺競技。
集成創新
蘇州金龍的新能源客車研發,稱得上是一線客車企業的典型路線。產學研、自主研發、掌握關鍵技術、產業鏈延伸等技術特質在蘇州金龍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首先,新能源客車研發思路由淺入深,從產學研結合,逐步過渡到自主開發。據蘇州金龍技術中心新能源室主任陳立建介紹,從2008年到2010年,蘇州金龍一直在與上海交大、北理工、玉柴、南車時代等多家科研院所和關鍵系統供應商緊密合作,共同開發電驅動系統與整車控制系統。“先通過產學研合作,慢慢摸索和學習,積累知識,培養科研團隊,逐漸過渡到完全自主開發。”陳立建表示,“這是任何一家客車廠都必須經歷的階段。”
其次,公司高層認識到掌握控制器這一核心技術,是企業新能源車戰略持續發展的關鍵。為此,今年初,蘇州金龍專門成立了新能源電控系統公司,由3位博士帶領12人團隊,進行整車控制系統的開發、改進和完善。陳立建說,“近期,我們會推出搭載自主研發整車控制器的混合動力車,并陸續交付蘇州公交公司。”與此同時,純電動客車整車控制器的自主開發工作也已啟動。
再其次,多種技術路線并行,“總有一款適合你”。去年下半年以來,蘇州金龍在新能源方面的推進力度不斷加大。按照既定部署,年底前公司要開發出混聯式混合動力、AMT混合動力,插電式混合動力、純電動等多種樣車產品。“這樣,針對明年不同的市場、不同的道路工況、不同的客戶需求,我們都能有產品來滿足。”陳立建表示。有了整車控制器這個“大腦”,就可以更好地對不同電機、電池進行組合匹配與優化。
最后,充分發揮一線客車企業技術實力和資金實力雄厚的優勢,把產業鏈延伸出去,培育更多的增長點。據謝飛鳴透露,在混合動力整車控制器和純電動控制器功能完善后,蘇州金龍將進一步延伸產業鏈,開發驅動電機系統。“電機按照我們提供的圖紙,委托其他公司生產,電機控制器則由我們自己研發生產”。
蘇州金龍海格客車的新能源車路線,帶有濃厚的“集成創新”氣息。這一發展模式,也為多數技術實力雄厚的一線品牌企業所采用。
可以預料,在新能源大潮來襲下,客車企業“大浪淘沙”,能笑到最后的,必定是那些堅持自主開發、堅持集成創新、堅持可持續發展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