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工業作為美國的頭等支柱產業,曾經是美國的一個象征,為什么國會不去花錢救助,而是支持新能源汽車的開發呢?”對美國國會提前撥付250億美元用于新能源汽車開發的計劃,中國科技部部長萬鋼曾經百思不得其解。
在全球節能減排的大趨勢下,美國國會“以推動先進的生產力來淘汰落后的生產力”的態度,對中國車市觸動很深。現在,面對洶涌的新能源車研發大潮,萬鋼部長迫不及待地通過“十城千輛”計劃為新能源車在中國的商業化推波助瀾。
目前,我國已經基本掌握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核心技術,基本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技術平臺,基本形成了比較完整的關鍵零部件體系,也開發了一批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產品,實現了小批量整車生產的能力。然而,由于新能源汽車在市場導入期的成本明顯高于傳統汽車,它的商業化進程并不能讓所有企業感覺到樂觀。吉利汽車副總裁王自亮就潑來冷水:“種種跡象表明,真正實現產業化的電動車距離我們還十分遙遠。”清華大學汽車工程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宋健也認為,電池電力車20年內在中國很難達到商業化的地步。
實際上,新能源汽車普及的關鍵是成本太高,很難促進消費。相對于發達國家,我國在新能源車針對普通消費市場的推廣層面上,還基本處于空白和起步的階段。在美國,混合動力車在購買和使用過程中,會享受到一系列政府補貼(目前采用混合動力車購置稅減免政策,是按照油耗改善率確定減稅額度的大小,一般在3000-5000美元不等),使得混合動力車銷量直線上升。同時各州有一系列鼓勵措施,如建立混動車專用車道、減免地方停車費用、地方財政減免稅、全部或部分減免銷售稅、減免每年消費稅、減少車輛登記費、車價打折、車輛排放項目免檢、政府優先采購等。這些都使得混合動力汽車在過去5年中銷量年均上升72%。
中國汽車產業如果要從傳統汽車技術模式上突破和超越全球汽車,難度是非常巨大的。在目前國內新能源車大發展的臨界點上,如果政府再能從技術標準、技術研發、產業扶植、購買補貼、稅收減免、政府優先采購等各個方面,制訂頒布一攬子鼓勵措施,中國新能源車產業至少可以迅速具備相當的競爭力,這也是中國汽車未來領先全球汽車行業的一個機會。
(編輯:中國電動車網)